科乐儿教育咨询为您提供国内专业的体验教育咨询服务,科乐儿体验教育专业服务商
服务热线
400-002-1100
杭州科乐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体验教育专业服务商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知识 > 商业体验教育 >

学前儿童的体验教育

出处:www.Kidscareer.cn发布时间:2011-08-02
      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个体的潜能。正是这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使得整个世界都在不断地反思现实,进行教育改革,探索更好的道路。《幼儿园工作规程》所倡导的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已经深入人心,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学过程不应由教育者单方面控制,而应该成为师生互动合作研究的学习过程。而体验教育就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儿童教育应是生活的体验与创造,儿童的生活中有着足以滋润儿童生命的“养料”,有着使儿童健康发展和超常发展的所有契机。教育者应该帮助儿童创造更为丰富、更为符合儿童天性的生活。让生活成为“放养”儿童天性的大地家园、阳光家园。把儿童还给“大地”,把儿童还给“生活”,把儿童还给他们本应拥有的世界,这不仅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什么是体验和体验教育
        一般认为,体验是主体的一种亲身经历,是主体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任务、事实、思想等并形成经验的过程。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入心智的存在。可以说,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充满生命意蕴和情调。”体验是一种被激活了的经验,是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在体验中,主体主要通过想象、移情、神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并产生新的经验,最后使经验内化为自我感悟,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在体验过程中,主体往往融“我”入境,更重要的是,体验者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与保证。
        体验教育是让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人做事以及思考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体验教育不仅关心人是否学到知识,更关心人是否获得体验,体验到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认识自己的体验。体验把学习主体的体验过程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感悟。这样,主体原有静态的知识经验才能被激活,才能产生广泛的联系和新的意义。
        任何个体的知识学习过程和经验获得既不是一个单向的输入过程,也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体验实践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自身的体验,把接收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从而构建出当前事物的意义;同时,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成为新的体验的组成部分而重新构建。概括地说,体验教育就是对外部事物内化为自我认知的过程。
二、体验教育是在何种背景下产生的
        工业化、都市化使得孩子们越来越无法体验到时间、空间以及自然的秩序。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使得城市孩子几乎失去了感知四季和冷暖的能力,以及解决生存问题的能力。在钢筋水泥丛林里,孩子们的自然本性正在慢慢失去。从历史上看,当某一时期的教育不重视生活实践,儿童被过多限制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儿童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时,人们就会呼吁让儿童更多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从我国的情况看,自恢复高考以来,学校教育越来越异化为应试教育,而不是全人的教育。体验教育的产生就是为了复归全人教育。因此,幼儿园也有必要提倡体验教育。
        另外,体验教育还是针对“道德说教”的。说教者较少考虑儿童的情感体验,甚至不认为儿童具有情感体验,也否认儿童需要道德体验,认为道德就要靠纪律来强行维持。比如,教师要求儿童遵守纪律,就告诉他们纪律必须遵守,违反纪律就得受罚。而体验教育反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强调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是形成道德规范的基础。提倡设计实际的、新颖的道德教育情境,让儿童获得有纪律与没有纪律的不同情感体验,逐步认识纪律的内在价值,并要求儿童通过反思、讨论,形成自律性的道德规范。
        体验教育尤其针对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多强调概念、判断、推理、原则的掌握,却忽视个体情感、体验、领悟、想象等心理过程;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模仿,却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儿童的直觉、敏感、童心和灵性。因此,我们强调体验教育,让儿童更多地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艺术,去认识和体验自然、社会与艺术之美。
        纵观幼儿教育的发展历史,我们看到,许多教育家一直在呼吁对儿童精神生活的关注,强调给儿童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这些观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即使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环境都已发生很大改变的今天,仍需要大力提倡。但我们必须清楚,这些观念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提出来的,而且儿童的发展除了自身的精神需求外,还有对未来更好生存状态的追求。同时,儿童在自我体验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很多价值判断和选择。由于儿童自身发展存在有幼稚性和局限性,因此他们需要来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帮助和引导。
三、体验教育对学前儿童有何价值
        由于体验是整合性的,包含情感、态度、能力和知识等,所以体验教育有助于儿童全面地发展。通过体验生活、自然、社会与艺术之美,儿童可以完善人格。生活是一个整体,自然,社会总是以“整个的”方式呈现在儿童眼前,对儿童的教育应该是整体性的教育,不宜过于分化。因此,体验教育生活化,就能使儿童整体地、全面地感知生活。
        由于体验是全身心的浸入,所以体验教育必将增进儿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和判断力与责任感的提升。儿童自身的实践操作,在儿童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发现,由于儿童平时很少接触生活的一些小工具,他们有的连刀柄和刀刃都分不清,握着刀刃就切东西;有的用刨子刨皮时,手指都握在刨刀上,着实把老师吓出一身汗。平时,家长处于爱护之心,很少让孩子进入厨房,接触这类工具,为了满足孩子探究的愿望,学会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自我服务的技能,提高相应的自护能力。我们应该为儿童创设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儿童真正体验身边的的生活,因为生活是与儿童密切相关的。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由于他自己很感兴趣,就会全情投入,这样的体验不但有助于儿童掌握一定的技能,更有助于儿童责任感的提升。
        由于体验本身是存在于个体生命整体里的,所以体验教育能使儿童更好地认识生命、自我、他人、事物、环境,它引领主体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实现移情和观念的转换。体验又是教育中主体情感的生发剂,只有有主体体验的教育过程和活动,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情感。儿童在认知周围事物的同时,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的体验,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经验,才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
        由于体验是生动的、鲜活的、整合的,符合儿童学习特点的,且年幼儿童存在着“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体验到的才是最深刻的、最鲜活的”认识规律,所以体验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儿童认识知识与自己的关系,自己获得知识后的快感和成就感,以及教育和知识的价值等。有关学者认为,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他将主体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衔接、贯通,并帮助主体实现认识的升华。以往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学总离不开让儿童看一看,说一说,记一记,然后教师提问,儿童回答,了解基本知识哈概念的记忆,知识在儿童头脑中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丰富多彩的事物和现象。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教学活动生活化,让体验教育简单化,让儿童回归生活情景自主探究。
四、体验教育强调什么样的理念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了自然、自主、自由的体验教育理念。
        自然:自然的环境与情境。为儿童提供生活中最自然的情景,让儿童在简简单单的生活环境中体验、感受,得到最直接,最充分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体验,通过表达、交流来感受自然的美,探索自然的奥秘,了解自然对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自主:自主的行动。近年来重视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选择符合儿童兴趣需要的教学内容,重视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启发和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已成为广大研究者和教师的共识。强调儿童的自主成长,关注儿童自身的内在需求与要求,关注儿童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些都是符合时代精神并有利于儿童自身发展的。
自由:自由的体验,体验一切可以体验的事物与差异;放手让孩子到群体中去,到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成长。在强调自由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里,自我体验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特征。体验教育同样应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和自我发展空间,也应更关注儿童的自主意识和自我需求。
        这也符合学前儿童的体验教育。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坚持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使学习方式与学习地点多元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教学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分组活动、区域或动等都是有效的活动组织形式。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儿童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儿童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学习进程参与学习过程。将生活,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从生活、教学中产生游戏,让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真正通过游戏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学的内容。
        体验教育既强调个体亲身经历与自我认知,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的互相联系,突出人与人,读者(儿童)与作者(教材)之间的双向交流,它强调的不是对知识体系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自我的感悟与发现,是一种人本化的教育。体验教育将活动过程看作是教师和儿童的生活,因此强调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并而不是学习和掌握固定的、标准知识点这个单一目标的过程。这样一来,教师和儿童的角色内涵就发生了变化,即从“知识传授者”和“知识掌握者”转变成为完整的、生动的“人”。作为生命存在的教师和儿童,不仅携带者各自的认知经验,还携带者各自丰富生动的生活体验;不仅拓展着现在,还背负着个体生命发展的历史使命。他们进入教学过程之始,就是各种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历史和现实激荡、交融、共鸣之时。
五、体验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体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的和谐发展。具体而言,体验教育要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
        提升主体性:在体验中只有人的主体地位是真实的,体验才能确保。因为体验具有直接性,它无需任何中介;体验必然是自我的,他人完全无法替代。在体验教育中,儿童能动地、自主地去理解知识经验,认识事物并产生感悟,萌发情感时,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儿童作为学习主体时,教材、他人的意见都是认识的客体,儿童有权加以选择、批评,而不是被动接受。否则儿童只是被动参与者、评论者甚至旁观者,而绝不是主体。既然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具有主体精神,而主体精神的核心是主动、积极、创造。儿童的生活充满了个性成长的契机,并且是生动的、感性的,同时也是儿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
        张扬个性:由于体验教育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欣赏习惯、生活经验等去感知,去体察,去感悟,有与众不同的所得,因此儿童容易保持个性色彩。作为一个学习主体,儿童还应具有自我角色、地位的意识,自我监察与调控意识,自我权力的维护意识,自我选择决断的意识,追求自我经验的意识等,而这一切都可以借助体验来实现。体验教育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合作,是儿童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活动,大多是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儿童觉得奇怪的现象,儿童感到困惑的问题。当体验活动是儿童所喜欢的、感兴趣的时候,儿童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
        获得整体发展:由于体验过程整合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身体、动作等诸多要素,因此体验教育有助于儿童获得整体发展。体验教育以孩子的身体健康、行为习惯、经验智慧、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为价值取向,为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劳动,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活动空间,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种只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社会性培养,致使儿童在身体健壮、智力发展的背后隐藏着缺乏同情心,情感淡漠,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的教育,是我们要摒弃的,
        促进成熟:儿童正是在方方面面的反复体验中成长、成熟的。一个人若缺乏体验,就难以成熟,也容易失去自我。缺乏体验就不会有深刻的感知,更无法内化,只有经过体验获得感悟,才会有自我的建构。儿童在不断的体验和经验的积累过程中,才能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同时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逐步长大,逐步成熟。
六、学前儿童主要应体验什么
        学前儿童能够体验和应该体验的东西很多,但目前我们可主要针对都市化带来的问题,让儿童体验自然,体验生存;针对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儿童体验群体,体验服务;针对现代人际关系冷淡的事实,让儿童体验真情,体验道德;针对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的提高,儿童学习压力大等问题,让儿童体验轻松,体验快乐。
        体验生存,体验自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四季花卉、树木是孩子们观察、欣赏、表现的最直接的教育资源。小区里的树木、花草、街心花园,附近的公园、超市等,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假如说,环境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的话,那么,人文资源的重要性更不可忽视。只有视生活为儿童素质教育的土壤,视生活为儿童教育的资源,才能使儿童教育更生动、更和谐、更有张力,从而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习惯。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尽可能带儿童到大自然中去,参加探秘、远足、旅游、野炊、体能训练等活动。
        体验群体,体验服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儿童生活与家庭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各自丰富的文化背景,教师善于挖掘家长资源,可以非常有效地拓宽儿童的体验教育面,使教育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此外,还能引起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良性互动。例如,让儿童在家做一天家务,包括叠被,打扫,洗衣,洗碗等具体事务;跟随父母上一天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跟随在不同岗位工作的人,体验他们的社会服务和社会责任以及它们工作时的心情。
        体验真情,体验道德:让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人的交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同时让儿童在社会活动中体验到真、善、美。我们可以带儿童到养老院,孤儿院去献爱心;到小学去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体验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乐趣。
        体验轻松,体验快乐:艺术体验使人们亲历艺术实践所获得的一种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深层次的内心感受。人们常常以其心灵最深层的感受与艺术对象相碰撞,因此发生体验时会有一种深刻的打动心灵的情感反应,体验的高峰表现为一种类似“沉醉”的状态。艺术体验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由发生逐渐到达高峰的过程,会随时间的退推移而逐渐加深。如游戏,唱歌,跳舞,绘画,运动等。为了更好地开展艺术体验活动,我们应创设生动活泼的体验教育项目;采取多种艺术教育方式,拓宽艺术体验的渠道,如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情境体验,在家庭生活中进行换位体验,在大自然中进行践行体验,建立新颖的艺术教育载体,健全有效的体验教育激励机制。
七、体验的缺失带来的影响
        1、体验的缺失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实施。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如果对内容没有亲身感受,就容易用所谓专家提出的“模式”或习惯的思维方式作为设计依据,这样灵活性和创造性就降低了。儿童没有了体验,就很难让活动过程有血有肉,没有亲身的体验,就无法表达自己最深切的感受,就不能促进语言、思维、想象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2、体验的缺失也直接影响老师和儿童之间对话交流的质量。
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具有即时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愿意和真诚的、有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人交流。这样的交流不但能彼此获得心灵的愉悦,而且可能会生成更新更好的交流内容。老师随时能根据需要坦陈自己的感受并且对儿童的感受作出灵活反应,在儿童迫不及待的陈述中进一步促进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3、体验的缺失还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
体验是儿童的生活过程,体验与生命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体验无异于对生命的排斥和漠视,失却一个真正的完整的自己。从教学活动入手,改善儿童的“体验缺失”“虚假体验”状况,让儿童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个生动的、丰富的、有活力的人,也许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目前,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的呼声甚高,同样,强调“儿童的体验”也很重要,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完整的人格恰恰体现在理性与感性的和谐和平衡上。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上一篇:交互式场景在青少年儿童教育中的优势